“雾壳做房珠作骨,水晶为粒玉为浆“.这是北宋诗人杨万里称赞石榴的诗句。
相传,峄人西汉丞相匡衡被贬返乡时,将皇苑中的石榴树苗带回家乡,后经历代栽培,逐渐形成规模。如今,峄县也因广植石榴而名闻天下。峄县石榴园座落于枣庄市峄城区西北部的棠阴、王庄两乡境内,在东西绵长15公里,南北宽约2公里的山地阳坡和田野上,遍植着40多个品种的石榴树,总面积逾10万亩,被誉为“冠世榴园“,俗称“万亩石榴园“。园中的石榴以品种多、品质好、个头大而誉满省内外,与烟台苹果、莱阳梨、肥城桃齐名,被列为山东省的名特果品。石榴花也被枣庄市定为市花。
石榴独具特点的形状特性和内涵质量,与传统的中国文明习俗相吻合,造就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以吉祥为主题的石榴民俗学问。中国"石榴"民俗学问历史悠久,历史积淀丰富,表现形式多样,几乎渗透到中国传统艺术和重要仪式、活动的方方面面,形成了学问现象和历史学问遗产。石榴在中国风俗文明中,被视为吉祥果,喻为团聚、联结、喜庆、红火、凋敝、鼎盛、和睦、多子多福、金玉满堂、长寿、辟邪趋吉的象征。
石榴文明的寄义在当代社会中失掉延长,从传统的多子多福的吉祥寄意,演变到石榴能够美容养颜、养生保健等新学问观点,石榴学问被赋予了时尚性。该市素有"石榴"之称,在"石榴"镇,展现了"石榴"民俗,"石榴"学问早已融入"石榴"镇人民的生活。
枣庄的民间艺术,如剪纸、刺绣、年画等,也有大量的石榴题材。端午节时,枣庄有用石榴花泡洗眼的习俗,可以防治眼疾。冬天用酸性石榴开水治疗手上有腹泻和冻疮的孩子,往往是奇迹。
石榴是枣庄最普遍的习俗之一,订婚的女人为她们的未婚妻绣石榴钱包,新娘结婚时穿红外套。当地人称这石榴为红色,嫁妆要有一对绣有石榴的枕头,胃口袋里,刻有石榴“百儿床”,门窗上要贴新婚夫妇的石榴剪纸,而在枣庄民间也传下榴莲提议,榴莲下子,榴莲花作为传说的媒介。当一个孩子超过100岁或者送粥的时候,奶奶或者阿姨送给孩子的长寿锁也经常能找到石榴的图案。